遊戲化教育的使命 – 從玩桌遊可以學什麼談起

Der-Jeng Lin
Sep 21, 2019
「桌遊菜鳥」團長 Peter Liao(左一)與趨勢 UX Team 新鮮人一同試玩《UX in the Jungle》

今年(2019)五月,我邀請了知名桌遊粉絲團「桌遊菜鳥」的團長 Peter Liao 試玩《UX in the Jungle》。因為他家住得遠,所以當天晚上試玩後我們沒有充分的時間聽他分享體驗過我們這套遊戲後的想法。沒想到幾個禮拜之後,我就在他的粉絲頁裡看到這篇貼文 — 《教育與桌遊的距離,是什麼?》,意外發現他給了我們這套教育遊戲及設計團隊相當不錯的評價。

同時,他還在這篇貼文裡指出了目前桌遊被應用於教育課程上的三個問題:

  1. 過於誇大桌遊在教育訓練上的效果
  2. 抄襲他人桌遊機制卻宣稱是原創教具
  3. (設計了)不具樂趣的遊戲空殼

我相當認同他的看法。「遊戲化教育」就是 — 透過擬真、好玩的遊戲引發玩家的學習動機進而達成教育目的。我覺得桌遊是做為遊戲化教育的一種絕佳工具。因為桌遊的特色就是:具有實體的配件能讓玩家動手操作,並鼓勵玩家有面對面、直接的互動。而這樣的形式無疑能讓教育訓練中的學員更主動地投入於課程活動之中。

然而,「達成教育目的」這件事多半不是在遊戲課程結束的當下就會發生。多數玩家的學習旅程都是在遊戲結束之後才展開的 — 玩家因為遊戲中的深刻體驗,而於遊戲後投入學習真實世界裡的相關知識。我覺得「希望在遊戲當中就學會工作、生活或課業所需的實作技能或知識」是一個錯誤的期待。許多設計師設計桌遊其實只是為了提供一個有趣的挑戰,不是讓人用來教什麼東西的,有時候設計遊戲的目的甚至只是為了自己好玩。

玩桌遊可以學什麼

我個人以為,可以透過操作桌遊裡的規則及機制直接學習到的知識或技能,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操作型的技能:像是手眼協調、圖像辨識、記憶背誦、簡單的數學計算等,基本上多是基於身體五感進行操作的遊戲(但也有一款於 2018 年出版的《心靈同步》(The Mind)遊戲,是讓玩家運用第六感進行遊戲的!)

另一類則是抽象型的觀念:從一般的團隊合作、財富管理,到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地球暖化的問題、政治、經濟議題等概念,都有人設計了特定的團康遊戲或桌遊來授課。

操作型的技能

對於操作型的技能學習,若遊戲機制不夠有趣,常常連小學生都不願陪老師玩了,更不要期待玩家會從遊戲中反覆練習而得到進步。實務的做法通常都是搭配其他外在的獎勵機制,如:同儕組隊比賽、提供獎品獎金或施以懲罰等方法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有些遊戲在移除了這些外在因素後,其實只是騙騙外人的糖衣而已 — 像 Peter 說的,是「不具樂趣的遊戲空殼」。

--

--

Der-Jeng Lin

水古杉遊戲化思維研究室共同創辦人、設計思考與精實創業教練、產品與服務創新流程改善顧問、敏捷開發及使用者導向設計傳道者、跨國公司企業大學年度最佳講師、《UX in the Jungle》及《Cafe Startups》桌遊教具設計師。 derjeng.lin@benihi.com